close

距離總部招集各分部的幹部教育訓練已過一段時日,當總部又再指示加強訓練招訓時,同學們索性開起同學會來了,但是,一群各分部的重要幹部,要把這群人聚在一起,本身難度就很高,好哩家在,在總部的一聲令下,大家排除萬難.幾乎都到了,真真實實不容易啊!!

唉呦,是有多久沒搭遊覽車出遊了,跟班一想到就心花怒放!!

IMG_4647

總部真是神通廣大,安排了一些私房景點,第一站就來到漁人故事館,還有專人解說

IMG_4650

既然是同學會就是全班的活動,有別於每年的小組聚會,人數較多,落落長

小組的組員就有:頭頭桂班長.副班長芬姐姐.崑組長.財務長燕子.謀福利的錦姑娘,農業專家雪總幹事.類組員綱兄

其他的像是俊所長.智學藝長.瑩文學家.仁律師..瑞兩位建築師.健機長.數位娟以及各專業督導....珠等等,都是組織內的高階幹部,各個身懷絕技,哈哈!!當然跟班這個白目只會跟著玩,例外~~

PS.每年苗栗的小組聚都極為精彩,請參考苗栗系列… :

2021.4.24苗栗縣公館鄉(1)公館鄉菜市場.五穀宮.公館鄉農會尋訪客家元素半日遊

2021.4.24苗栗縣公館鄉(4) 巧軒餐廳之田媽媽的手路菜

IMG_4668

漁人故事館是個什麼好地方咧?? 有啥值得參觀的咧??

聽聽他的自我介紹,他說它的前身自第一代經營水產養殖業已經超過40,目前為初級漁獲加工室,目標是延續宜蘭在地養殖漁業昔日的輝煌,推廣漁業知識及產業的發展,打造職人故事館及直售所!

IMG_4678

國家文化記憶庫中記載是這樣的:

面對海洋資源逐漸枯竭的時代,養殖是人類兼顧回饋自然、同時繼續享用水產風味的重要產業。職人對傳統養殖漁業的努力不懈,保留住宜蘭重要的產業地景和宜蘭人的海味生活。

在宜蘭社規師計畫的協助下所完成的大福漁人故事館,是由謝家父子經營,在壯圍養殖漁業因疫病沒落的時期,創辦人謝忠明老師和兒子政佐奔波國內外,收集各國的種貝,用盡心力保存下台灣九孔的一線生機,兢兢業業度過養殖產業的寒冬。

而今這裡是台灣東北部最為專業的九孔苗繁殖場,千坪的場域,堪稱「九孔的搖籃」;傳承子輩後又增加白蝦、石斑魚、珊瑚等等多元養殖專業,同時逐漸發展為壯圍海洋教育的深度場域。

IMG_4663

這些都是養殖的設備

IMG_4665

移近一點看清楚,九孔的家

IMG_4666

館後就是養殖場,占地不算小

IMG_4676.JPG

水雖然清澈,原諒跟班技術欠佳,拍不出個所以然來

IMG_4674.JPG

館方備有現成品給大家看,活的海膽.九孔.海參啥的,放在水族箱內,可以拿起來感覺一下觸感

IMG_4681

活海膽,你有膽拿看看嗎??

呵呵,跟班不敢,沒那個膽,看看就好

IMG_4683

第二站牛頭司,聽名字就知道,跟牛有關

關於牛頭司,網站上有介紹,大約是這樣說,400年前,荷蘭人佔領了台灣,一開始只想把台灣當作東洋貿易的據點,後來發現臺灣是個土地肥沃.物產豐饒的地方,而轉向農耕發展,但當時還是用人力在耕作,於是荷蘭人,在南北兩路設牛頭司,是負責管理耕牛養蓄及繁殖的機構,自此之後,耕牛進入台灣人的生活,再經清未與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,使得牛不僅成為生產的主力,也承擔起運載的重責大任,為台灣經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

IMG_4697

一次大戰後,機械漸漸盛起,貨車取代了牛車,耕耘機也取代了耕牛,耕牛淡出台灣社會,人牛情誼慢慢變淡了

重新設立「牛頭司」,以推廣耕牛文化為目標,希望喚起台灣人對耕牛的記憶,年輕一代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我們的過往

IMG_4691

經營的團隊解說中

年輕的新血加入,傳承的意味濃厚

IMG_4695

耳朵聽著,嘴巴也沒停著,開動桌上備有的傳統味豆花,偏甜了點,跟班撈著豆花及粉圓吃,忙得很

IMG_4693

牛頭司就設在田中央,占地廣闊,周遭皆是農地,挺符合創立的訴求

IMG_4727

主角登場了,黃牛

行政院農委會有交代一下所謂的臺灣黃牛的由來

台灣黃牛,屬於印度牛種,與分布菲律賓、泰國、越南、高棉、中國雲南等地黃牛同源,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領臺灣時,黃牛就已落腳在臺灣,主要是作為馱馭運輸之用,民國初期則主要用途為役用兼肉用

IMG_4699

牛頭司內飼養的黃牛似乎年紀稍大,感覺像在此頤養天年的退休老牛,瘦弱了一點

IMG_4734

牛棚旁存放牧草,遊客可以體驗餵食牛隻

呵呵!!牛老大,加減吃一點吧!!你太瘦了

IMG_4721

另一端,泥濘的田裡,在泥沼裡鑽動的是水牛

!!是水牛耶!!真的好久不見了

IMG_4704

水牛親水,潛伏在水田內,閉目養神,一副很享受的表情,讚喔!!

IMG_4698

除了牛以外,牛頭司展示了舊時農村的景致及設備

最典型的就是這個燒柴的大灶,在台灣的鄉間偶爾還可以見到,尤其是山上,柴木不匱乏的地方,燒出來的菜,特別的有味道

2018.3.1台南市白河區—寶琴山產小吃之皮脆肉嫩甕仔雞及爆好吃的小肉魚

IMG_4729

廣場中擺了一個石磨,早期台灣農村常見

石磨就是由2個圓柱石做成,其運作,就是下層磨盤固定不動,人們將泡過水的少許糯米及水舀入上層石磨的小圓洞裡,推木柄來驅動了上層的磨盤轉動,糯米及水經過磨心,在磨心中相互摩擦後,接著被磨成漿,沿著馬蹄形的缺口的下層磨盤的溝槽流出,作為粿類等食品

IMG_4731

這個外觀看不出啥東東,其實是用牛糞搭起的,牛糞牆

呵呵,腦中自動浮現古語,子曰:『朽木不可雕也;糞土之牆不可杇也。』,指的是:用穢土築成的牆難以粉刷好,比喻劣質之物,難以造就

跟班斷然不可以自己對號入座,心裡默默說,這個牆看起來也滿好的啊!!滿堅固的

IMG_4728

農地上還有自栽的青菜

IMG_4733

宜蘭真的很愛下雨,天空烏黑,或許會來一陣大雨

IMG_4759

今天的最後一站來到蘭陽原創館,據說是宜蘭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展銷空間,以提供在地的原民創意料理、工藝、文創精選商品、市集、主題活動,並鏈結原鄉部落旅遊,提升宜蘭原民品牌實力,帶動產業價值,落實永續經營的產銷平台

IMG_4788

跟班就是個不安於室的人,解說的人說得口沫橫飛時,跟班也挺忙碌的,拿起手機亂亂拍

IMG_4810

原創館的指的正是原住民,因此創館的意旨,本就是要傳承原民文化

但為何跟班要一直拍這隻貓頭鷹的木雕像,很妙的是,跟班覺得他好像有靈性,眼睛炯炯有神

IMG_4812

園區設計很多可以駐足深思的角落

IMG_4800

停下腳步,暫留關注省思

IMG_4809

園區原為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宿舍群,105年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,縣政府自108年起歷經3,透過歷史建築保存與活化,以原住民文化為底韻.以前店(地會地區)後廠(原住民地區)之概念,為原住民產業注入全新的活水

IMG_4799

園區內的建築也頗有來頭,原為宜蘭縣政府在戰後興建之宿舍群,更早之前為日治時期宜蘭小學校所在地,建築特色為「磚造黑瓦木構單層屋」,單棟宅屋附禢間、人性尺度與層次感的長巷,為戰後三線城市公職宿舍典型,表現時代與地域風貌,具建築特色與價值

這些都不是跟班亂胡謅的,參考網站上的說明,有憑有據

IMG_4807

既然稱為原創館,原住民的素材肯定是少不了的

IMG_4793

織布文化是原住民傳承的重要一環,展示了不少織布機

IMG_4798

織布教學

IMG_4805

成果的呈現,挺豐富的捏

IMG_4795

手作小物的教學體驗

IMG_4786

毛線球鑰匙圈抑或是作為小吊飾

IMG_4787

給這個地點下個結論,是個適合喝杯咖啡閒逛閒聊的好所在

IMG_4801

arrow
arrow

    跟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